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昔日师友相伴欢笑温情常怀心间今朝故园重游芳华美景又映眼帘“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11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第十一个校友返校日在清凉舒爽的晨风中华园静候游子重返阳光洒满红砖绿瓦树影摇曳,鸟鸣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近百个班级、二十余个校友组织以及从海内外自发返回的校友、校友家属重返华园重返母校的怀抱如果问起校友们踏入校门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当然是打卡拍照发到班级群、朋友圈!和老同学、家人们再度踏上这片熟悉的沃土走在满是回忆的校道上中山像、百步梯、建筑红楼天桥、学术大讲堂处处洋溢着亲切与温馨签到处精美的纪念品陈列在案书签、徽章、纪念册每一件都承载着母校对校友们的牵挂和祝福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四大类近50项子活动覆盖三大校区从纪念图片展、办学成果展到怀旧欢乐拍、文创纪念品义卖每一项都精彩纷呈在华园留下打卡合影为母校建设献上拳拳之心聆听科学论坛的时代之声欢聚一堂,笑声连连共同感受着母校的蓬勃发展各学院校友联谊活动彰显着学院发展的辉煌成就熟悉的专业知识重现眼前仿佛重返青春岁月与老同学畅谈生活、工作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漫步昔日熟悉的校道走过宿舍楼、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仪器设备曾经的熟悉之地如今焕发着新的生机记忆中的故事依旧温暖如初阳光渐渐西斜校园被一层温馨的暖色笼罩仿佛在轻声吟唱渐近尾声的乐章道别之际大家相约“来年再见”将今日的美好记忆珍藏聆听校友心声 重叙华园情每年返校日,我都会回母校看看,今年感受到活动增多且举办得越来越好。我选择在五山校区旁定居,正是为了能够时常光顾东区田径场,与母校保持亲近。每次跑步,都不禁回想起在华工学习的美好岁月,那里有着浓厚的运动氛围,人人热爱运动。在此,我衷心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多锻炼,因为保持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方能抵达终点。——1982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专业本科生 廖志宏站在母校的校园里,我不禁感慨万千。今天回到这里,感觉心目中的学校还是一样的亲切和熟悉。我们班有53位同学,四年的时光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这些都将影响我们一辈子。谈到学习,我对机械原理和材料力学这两个科目有着深刻的印象,当时学的很多理论现在看来都非常超前,为我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校园,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牢记自己是华南理工的毕业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03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 李剑威母校如今变化很大,也越来越好了!与我们读书的时候相比,绿化设施、天桥顶棚等都焕然一新。就像路边的树木,以前还是难以遮挡暴晒的小树苗,如今都已经长得很高了。这些年来,学校的学科领域、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等皆日新月异,但在我看来,华南理工那份永恒不变的,当属“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2009届环境与能源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陈泓舟十几年没回来,这次回到母校,也找回了当时还是学生时的感觉。大学城校区如今建设好了两个天桥,我以前住的C11宿舍也从男生宿舍变成女生宿舍,校园变化很大,但是我对学校的饭堂和以前踢足球赛的时光还是记忆很深。社会是千变万化的,希望如今在华工的学弟学妹们既要努力学习,也要拥有结合社会的广阔视野,同时多珍视大学的情谊!我们清远校友会每年都会聚一聚,既能加强学校跟校友之间的联系,也能加强校友和校友的联系。——2010届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梁日贵回到母校我发现变化挺大的,如今的校园随着时间的沉淀,多了些历史的韵味。我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生涯都在华工度过,也辅修了英语双学位,学校的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增进个人的竞争力。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个体能力和对细微的感知能力很重要。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去图书馆多读书,多珍惜和同学的情谊。——2011届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东明回来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十年过去,大家都没怎么变,感觉时间好像也没有过去很久。我还记得大家一起在坡上摘莲雾、去中心湖团建放风筝、在教学楼复习的画面。从华南理工毕业后我们各奔前程,有的投身于科研实验,潜心钻研;而我在不断探索中寻得了与自己性格更为契合的销售职业,大学时期经营格子铺的经历亦成为了宝贵回忆。——2014届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陈利梅回到学校,我发现教学楼变化很大,设备更新更先进。在华工的求学阶段,我非常感激能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从而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看问题的高度,拓宽了想问题的宽度。这对我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毕业后,我一直和同学保持联系,时常见面。建议师弟师妹们千万不要浮躁,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现在学的知识是日后发展的基石。——2017届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MBA(1)班硕士研究生 徐志勇忆往昔,青春绽华园展未来,情谊长相连亲爱的校友们华园为你的归来准备了最真挚的欢迎而你的归来亦是带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重逢母校随时欢迎你回家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策划:孙俊哲 李一粲 胡峻玮 邓雨菲文:占贻然 程怡畅 覃子芸 李乐怡 刘伊维 李卓纬图:曾铠潼 戴心怡 冯靖雯 高卓鹏 侯琳 黄城烨 李佳熠 李晶贝 吴乐燊 杨依凡 吴睿祺 吴挺宇 张忆萌 袁嘉良 章梓涵 郑皓然 庄天诚 韦健炜 李乐怡 李梦涵 黄牧天 庞彦琪 校友会 各学院 大学城校区管委会办公室 广州国际校区综合办微信编辑:王心予初审:鲍恩二审:卢庆雷终审;邹浩华工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